《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④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薄、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应在移交清册上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盘、磁带等内容。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待摊费用应按费用的受益期限分期摊销。如果一项待摊费用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或费用,这样可以防止资产的虚增。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外贸企业取得一份进项发票,分几次出口怎样申报退税?
2017年11月,会计从业资格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会计的最后一道防守壁垒。
经典财税目前已与多家用人单位达成共识,很多工作岗位均委托我机构负责推荐;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用人单位委托我们推荐的信息。
根据批准的工资计划,会同劳动人事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掌握工资和奖金的支付,分析工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对于违反工资政策,滥发津贴、奖金的,要予以制止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2.审核工资单据,发放工资奖金
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变万化,但经济业务发生后,从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来看,永远都不会破坏资产总额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
还需要注意的是:
(1)一般来讲,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能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分别也是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处的企业集团不是一个法律主体)。又如,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反映其财务状况,但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
(2)会计分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如果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而无期限,在逻辑上就要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规定期限,这是会计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有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这两项假设,既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看成是逝水不断的长河,又人为把它隔断以测定其流量,于是产生了会计一系列基本原则、特有的程序和方法,以便既立足于继续经营,而又可能分清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为一个会计主体连续提供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期初、期末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信息。
(3)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才有了权责发生制这个会计基础。如果没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上就无所谓“收入实现”、“费用分配”,无所谓“折旧”和“摊销”,也就不存在本期和非本期,不存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存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因而也就不可能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
(3)接收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二、发行公司债券 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间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代表债券持有人与发行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优点:一次筹资数额大;筹集资金的使用限制条件少;提高公司的社会声誉。 缺点:资本成本负担较高。
②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结出余额,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
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所以,一些长期投资数额比较大的企业,蕴涵的风险相应也比较大。
考核经济效益必须使用会计指标;通过会计可以检查和监督经济效益的可靠性。
(三)按照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