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社交口才的烦恼?
是否说得出、说得妙,关键在于讲话时心理上是否舒适、放松。可以说,心态左右着我们讲话的兴致、内容和频率。
麦金利任美国总统期间,一天,几个人冲进他的办公室,向他提一项抗议。为首的是一个脾气很大的议员,他一开口就用难听的话咒骂总统。而麦金利却显得异常平静,他一言不发,默默地听这些人叫嚷,因为他知道,现在作任何解释,都会导致更激烈的争吵,这对于坚持自己的决定很不利。所以,麦金利默默无语地任这群人发泄他们的怒气,直到这些人都说得精疲力竭了,他才用温和的口气问:“现在你们觉得好些吗?”
每次发言之后,大概都会深呼一口气“终于结束了”,身体一下放松开来。生活又美妙了,记住每次讲完身体的美好体验,建立大脑新的神经通路。
美国前总统布什一次在演说时,有人台下递上一张纸条。布什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傻瓜”。他并没有动怒,而是若无其事地笑道:“以往别人递纸条都是提出问题,而不落姓名,而这张只落了姓名却没有提问题。”
现代社会,口才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巧舌如簧,口吐莲花,会使人柳暗花明、左右逢源。笨嘴拙舌,词不达意,会使人四处碰壁、寸步难行。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百分之十五取决于知识和技术,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好口才造就好人生,上至事业,下至家庭,一个人口才水平的高度决定其人生的高度。
处世知识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知识,诸如访友、求职、待客、赴宴、送礼、赠物、寒暄、探病、致歉、打招呼等等。所有这些,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习惯说法。这些知识不需要特地去学习、钻研,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耳濡目染得来的。
话语的表达视角,在言语交际中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无非“情”“意”二字;一篇言辞,一番话语,表情达意,其表达的视角也应当随意而转,随情而变。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善于利用多角度表情达意,甚至应付责难。
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刻苦的锻炼更为关键。
多少讲师到现在都还能回忆起当初那几场惨不忍睹的表现啊。所以,充分准备是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开端,至关重要。
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就可以“撬开”对方的嘴巴,引出新的话题。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说:“面带微笑的人通常对处理事务,教导学生或者销售行为,都显得更有效,也更能培育快乐的孩子。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信息要多得多。”所以说,学会微笑可以让彼此之间的沟通更顺畅。
许多人有才能但却失败了,就是因为缺少毅力和决心。
当众发言时要选择与处境、心情相协调的说话形式。
安慰别人的最佳方式:
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跟他说:“学校组织演讲比赛,我看你挺爱说的,你来参加吧。”“哟,演讲怎么讲?”“就像写作文一样,你写篇稿子,上台背出来就行了。”“那好吧。”窦文涛犹犹豫豫地答应了,回去开始写演讲稿,写完了自己觉得挺不错,就开始背。他自己发明了一个背诵窍门:记住每段的第一个字,以此作为提示。就这样,窦文涛把演讲稿背得烂熟。演讲会那天,窦文涛一上台,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当时就有些慌了。赶紧开始背吧,第一段、第二段都顺利背下来了。到第三段时麻烦了,这第一个字是什么呢?想不出来了,一紧张,整个脑袋空白。窦文涛站在台上足足半分钟,一句话也没有说,他越来越害怕,最后突然感觉裤子湿了:“坏了,尿裤子了。”结果全校师生看着窦文涛尿湿了裤子跑下台。
当众讲话也是同样道理。
P(Place)指地点、场合、位置,服饰打扮应与所处的场合相协调。在婚礼、庆功宴、同学聚会等欢庆的场合,可以穿颜色亮丽的,比较喜庆的衣服。而在严肃、悲伤的场合,就要选择深色的、庄重的衣服。
你在讲话过程中,选择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体现出你的自我角色,会让你有一种责任感、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