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的特点,其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为:(1)焊接位置的限制,由于焊剂保持的原因,如不采用特殊措施,埋弧焊主要用于水平俯位置焊缝焊接,而不能用于横、立、仰焊;(2)焊接材料的局限,不能焊接铝、钛等氧化性强的金属及其合金,主要用于焊接黑色金属;(3)只适合于长焊缝焊接切,且不能焊接空间位置有限的焊缝;(4)不能直接观察电弧;(5)不适用于薄板、小电流焊。
这就说明具有铁磁性的厚壁管材20#,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剩磁,管线越长,剩磁积累越多,在管道焊接接头处表现出来,造成磁偏吹。
电焊、气割,严禁遵守十不规程操作。 1、焊工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进行焊、割作业。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作业,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
气孔在铝焊中很常见。在母材中,在焊丝中都存在着一定量的气孔,所以需要在焊接的时候避免大的气孔,确保气孔不超标。当湿度超80℅时,一定要停止焊接,气孔超标的几率也是80℅,很容易出返片。
根据焊接位置的选择。在焊条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平焊位置要比其它位置焊接时选用的焊接电流大。提问:3、在一块10毫米厚低碳钢上,用直径为3.2毫米的焊条,焊一道平焊缝,应采用多大焊接电流?
主要是指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产生的原因是:1、焊件装配不当,如坡口尺寸不合要求,间隙过大。 2、焊接电流太大。3、焊接速度太慢。 4、操作技术不佳。
一、焊接的连续性原则a、连续性的原则是避免在应力集中的几何突变处设置焊缝如果无法避免,则设置转换结构。 b、焊缝两侧板厚不一致,几何连续性不能保证时,应设置过渡结构。避免焊接重叠 1)避免焊缝重叠,多条焊缝连接处刚性,结构严重翘曲会增加焊缝内应力;2)避免结构多次过热,降低材料性能。
焊接的分类方法很多,若按焊接过程中金属所处的状态不同,可把焊接方法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每一类又包括许多焊接方法。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融化状态而不加压力完成的焊接方法。如气焊、手工电弧焊等。
弧焊电源功率的选择:选择弧焊电源的容量时,要根据使用电流及负载持续率合理地选用。电源的容量标在型号的后面,直接以数字表示。如ZXG-400,数字400表示额定焊接电流为400A。
埋弧焊一般工作在静特性曲线的平或上升段。单丝、小电流(300~500A)可用直流电源。如弧焊整流器;单丝、中大电流(600~1000A)可用交流或直流电源;大电流时(1200~2500A)宜用交流,采用多台焊机并联。
氩弧焊拉焊焊法培训拉焊技术用是专门从事工厂厚材料不锈钢的焊接技术工艺,如焊不锈钢厨具、不锈钢机器台等,是一条不锈钢焊条用拉焊工艺焊接出来。拉焊是针对在工厂专门焊接机器和不锈钢厨具厂用的拉焊技术工艺培训。
焊接变形应力小,由于电弧受氩气流的压缩和冷却作用,电弧热量集中,且氩弧的温度又很高,故热影响区小,故焊接时应力与变形小,特别造用于薄件焊接和管道打底焊。焊接范围广,几乎可以焊接所有金属材料,特别适宜焊接化学成份活泼的金属和合金。
采用熔点低于被焊金属的钎料(填充金属)熔化之后,填充接头间隙,并与被焊金属相互扩散实现连接。钎焊过程中被焊工件不熔化,且一般没有塑性变形。
正三角形运条法只适于开坡口的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焊缝的立焊,特点是一次就能焊出较厚的焊缝断面,焊缝不易产生夹渣,生产率较高。圆圈形运条法焊接时焊条末端作圆圈形运动,并不断地前移。特点是熔池存在时间长,熔池金属温度高,气体和熔渣容易上浮,适用于焊接较厚焊件的平焊缝。
电渣焊的局限性:(1)由于焊接熔池大,加热和冷却缓慢,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容易过热形成粗大组织,因此电渣焊通常焊后用正火处理消除接头中的粗晶。(2)电渣焊总是以立焊方式进行,不能平焊,电渣焊不适于厚度在30mm以下的工件,焊缝也不宜过长。
高压焊工培训班,所谓高压焊工就是从事高压容器类焊接工作的焊工,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得了的工作技术,到市一级技术监督局定点的焊工培训考试机构去学习和考试。
焊后检查:检查焊缝表面是否有缺陷,标准的焊缝表面不能有气孔,夹渣,焊瘤等,如果有以上情况,则焊接不合格。探伤拍片:焊接完成以后,应该交给探伤拍片人员进行焊缝拍片检测,以检测国标4730为标准,2级为合格。
强化对电焊工进行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②再根据钨极的直径选用多大的喷嘴,钨极直径的2.5—3.5倍是喷嘴的内径D=(2.5—3.5)dw其中D表示喷嘴内径(mm),dw表示钨极直径(mm)
因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金属熔渣,如果焊工焊接时没有穿戴好电焊专用的防护工作服、手套和皮鞋,尤其是在高处进行焊接时,因电焊火花飞溅,若没有采取防护隔离措施,易造成焊工自身或作业面下方施工人员皮肤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