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0 12:06:01 浏览次数:1000 返回列表
在焊接时要与电、可燃及易爆的气体、易燃的液体、有毒有害的烟尘、电弧光的辐射、焊接热源的高温等接触。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就可能引起触电、灼伤、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
随焊条继续熔化,击穿的熔孔被焊上,此时采取适当的灭弧手法,使之冷却形成焊缝。然后再击穿、熔化钝边,再形成熔孔,再焊上以此往复达到背面焊缝成形。
分段退焊接头:这是先焊焊缝的起头和后焊的收尾相接,要求后焊缝焊至靠近前焊焊缝的始端时,应改变焊条角度,使焊条指向前焊缝的后端,拉长电弧,待形成熔池后,再压低电弧,往回移动,较后返回原来熔池处收弧。接头连接的平整与否,与焊工的操作技术有关,同时还与接头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高,接的越平整。
从被焊接材质上看,除了熔点很低的铅、锌难以焊接以外,大多素金属和合金都可以采用TIG焊。例如: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铜及铜合金、钛合金、锆合金、难熔金属等等、
焊接的介绍焊接:通常是指金属的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同时并用,使两个分离的物体产生原子间结合力而连接成一体的成形方法。分类:根据焊接过程中加热程度和工艺特点的不同,焊接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产生的原因:钨极不直,钨极端部形状不准确,产生打钨后未修磨,焊炬角度或位置不正确,熔池形状或填丝错误。
在国际上通称为TIG焊。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由于能很好地控制热输入,所以它是连接薄板金属和打底焊的一种极好方法。这种方法几乎可以用于所有金属的连接,尤其适用于焊接铝、镁这些能形成难熔氧化物的金属以及象钛和锆这些活泼金属。这种焊接方法的焊缝质量高,但与其它电弧焊相比,其焊接速度较慢。
焊工分好多种多样,普焊,氩弧焊机,二保焊,甲基纤维素焊等许多,焊工熟练了,技术性做到及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技艺,由于要是撇开这种不一样的制造行业而言,焊工工资能够从3000到过万不一。所以到电焊工培训学校学习电焊是不容小觑的。
埋弧焊一般工作在静特性曲线的平或上升段。单丝、小电流(300~500A)可用直流电源。如弧焊整流器;单丝、中大电流(600~1000A)可用交流或直流电源;大电流时(1200~2500A)宜用交流,采用多台焊机并联。
跳弧之后焊丝头部都被电弧笼罩,熔滴变成倒蘑菇状,并迅速被推离焊丝,而使缩颈变得细长,到达焊件。也就是说,随着电流的增加,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由射滴过渡转变为射流过渡是突然发生的,射滴过渡是钟罩状电弧形态,而射流过渡是锥状电弧形态,由于电弧形态的变化,引起了熔滴过渡形式的改变。实质上,跳弧现象就是钟罩状电弧形态突然变为锥状电弧形态的现象,同时伴随射流过渡的产生。由滴状过渡向射流过渡转变的突变电流称为射流过渡临界电流,该电流也是产生跳弧现象的电流。
锆钨极对必须防止电极污染的基体金属和特定条件下可以选用这种电极。这种电极的尖端易保持半球形,适于交流电源焊接。(白色)
在坡口角度合理的情况下,必须要有适当根部间隙,才能保证焊条送到根部,确保电弧透过北部一部分,熔透根部。为了易于做到透度均匀,一般根部间隙尺寸偏差应在1毫米左右。
烧穿是锅炉压力容器产品上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它完全破坏了焊缝,使接头丧失其联接飞及承载能力。防治措施:选用较小电流并配合合适的焊接速度,减小装配间隙,在焊缝背面加设垫板或药垫,使用脉冲焊,能有效地防止烧穿。
盖面焊应该做到焊缝外观尺寸合格,无焊接缺陷,成型美观,是焊口的较后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斜45℃管口盖面焊,有突出的难点,外观容易出现咬边和焊缝超高的缺陷,焊道之间容易出现沟槽,必须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严格按工艺参数要求,采用直线稍加摆动运条,摆动幅度要适当,
弧光辐射、射线、高频电磁场和热辐射。其中,弧光辐射在所有有害因素中居于第三位,对工人的危害十分大。工业焊接过程中,热源在1000度以上,能产生强光、紫外线、红外线等射线,而人的眼睛中的水晶体对射线较为敏感,受到X射线辐射后,数小时就令眼睛充血,长时间接触强烈紫外线,可产生电光性眼炎并有眼痛、流泪、怕光、异物感等,严重者可导致白内障。
产生的原因:钨极不直,钨极端部形状不准确,产生打钨后未修磨,焊炬角度或位置不正确,熔池形状或填丝错误。
下向焊焊接工艺采用纤维素下向焊焊条,这种焊条以其独特的药皮配方设计,与传统的由下向上施焊方法相比,优点主要表现在:(1)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因该种焊条铁水浓度低,不淌渣,比由下向上施焊提升效率50%。
为实现细丝窄间隙焊接,焊抢中的导电嘴应做成扁平状,在其表面包复绝缘的聚乙氟乙烯薄膜,导电嘴应有水冷以防高温烧坏。另外,导电嘴还应有焊缝跟踪装置导向。除此之外,焊接电源及送丝机跟一般气体保焊接设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