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2 15:02:07 浏览次数:649 返回列表
窄间隙焊就是厚板对接接头在焊前不开坡口或只开小角度坡口,并留有窄而深的间隙,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或埋孤焊完成整条焊缝的高效焊接方法。在碳钢、低合金钢和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较广。其优点有:①减少填充金属的用量,降低了成本。②减少变形,并容易控制。③焊接热量输入较低,焊缝金属与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较好。④采用射流过渡的熔滴过渡形式,可以进行全位置焊。⑤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价格昂贵。⑥焊丝位置要很准确,而且对电弧的任何不稳定现象都很敏感。⑦容易产生缺陷(应及时修补)。
在长输管道半自动焊接中,假如能够熟练把握上述焊接方法并公道加以运用,就能够达到控制熔池温度,保证焊接质量的目的。 一、焊接接头的种类及接头型式焊接中,由于焊件的厚度、结构及使用条件的不同,其接头型式及坡口形式也不同。焊接接头型式有: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及搭接接头等。
收弧如果是在接头处时,应先将待接头处打磨成斜口,待接头处充分熔化后再向前焊10~20mm再缓慢收弧,不可产生缩孔。在生产中经常看见接头不打磨成斜口,直接加长接头处焊接时间进行接头,是很不好的习惯,这样接头处容易产生内凹、接头未熔合和反面脱节影响成形美观,如是高合金材料还很容易产生裂纹。焊后检查外观合格,人走要关闭电源和气。
钢铁材料的焊接历史也非常久远,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开始,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用来焊接铁器的锻焊技术也流传开来。铁匠们将需要焊接的铁制工件分别加热到赤红状态,然后对接锻打,促使来自不同工件的物质相互扩散,较后完成连接。不过,直到大约19世纪末,人类所掌握的钢铁焊接工艺几乎只有锻焊和焊补两种。
氩弧焊有一定的帮助。外填丝可以用于打底和填充,是用较大的电流,其焊丝头在坡口正面,左手捏焊丝,不断送进熔池进行焊接,其坡口间隙要求较小或没有间隙。
平角焊缝的焊接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一次焊接成型的薄板,另外一种是两块厚板的对接,这个就需要排焊,一次焊接不能成功。
从仰焊位置到立焊位置的打底焊采用内添丝断续添丝法,当焊丝末端送入熔池边缘被熔化后,即将焊丝移离熔池,稍停一会儿,再将焊丝末端送入熔池边缘,按照这样的顺序断续地点滴送入熔池。从立焊位置到平焊位置时,将内添丝改为外添丝焊丝端部紧贴在钝边位置用连续添丝法均匀地将焊丝送入熔池,这样打底焊缝反面成形比较平整美观。
加强电焊工个人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检查工件是否合格:是否有油、锈等脏物(焊缝20mm内必须干净、干燥) 坡口角度、间隙、钝边是否合适。坡口角度、间隙大、则曾大焊接量大,易产生焊瘤。坡口角度小、间隙小、钝边厚则容易产生未熔合和焊不透。一般来说坡口角度为30°~32°,间隙为0~4mm,钝边为0~1mm。定位焊的长度、点数是否达到要求,定位焊本身要没有缺陷。
焊工必备专业知识,这些你都知道吗1、未经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不能烧。2、有易燃物场所,未经批准或未执行“用火证”的不能烧。3、火星飞落路线、场地情况不明,可能引起失火的地方无人监护,未采取措施的不能烧。4、未按规定穿防护用品的不能烧。 5、设备、工具未经检查合格的不能烧。
相向接头:这是两条焊缝的收尾相接,当后焊的焊缝焊到先焊的焊缝收弧处时,焊接速度应稍慢些,待填满先焊焊缝的坑后,以较快的速度再略向前焊一段,然后熄弧。
焊缝成形不良主要表现为外形尺寸超过规定的范围、高低宽窄不一、背面下凹等。焊缝成形差会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并造成应力集中等危害。 主要原因为: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操作不熟练;送丝方法不当或不熟练;焊枪运走不均匀;熔池温度控制不好等。
CO2焊接的特点:(1)在焊接电弧高温作用下CO2会分解成CO、O2和O,对电弧具有叫强烈的压缩作用,从而导致该焊接方法的电弧形态具有弧柱直径较小,弧跟面积小且往往难于覆盖焊丝端部全部熔滴的特点,因此熔滴受到的过渡阻力(斑点力)较大而使熔滴粗化,过渡路径轴向性变差,飞溅率大;
喷嘴形状或直径选择不当;喷嘴被堵塞;焊丝伸出太长;(6)操作不熟练,焊接参数选择不当;(7)周围空气对流太大;(8)给定电压过高;
塌陷单面焊时由于输入热量过大,熔化金属过多而使液态金属向焊缝背面塌落,成形后焊缝背面突起,正面下塌。4)表面气孔及弧坑缩孔。(5)各种焊接变形如角变形、扭曲、波浪变形等都属于焊接缺陷O角变形也属于装配成形缺陷。
电焊说起来挺简单、其实也挺复杂的、管道可以说是较难焊的、角度比较多、焊管道角度比较重要、也就是焊条和焊缝成的角度一般是>=90度、在就是电流、比如焊底口电流就要小一点焊上口就要大的多、爬坡焊和立缝随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电流也是有差距的、
产生的原因:钨极不直,钨极端部形状不准确,产生打钨后未修磨,焊炬角度或位置不正确,熔池形状或填丝错误。
以后各层焊接,均可采用月牙形或锯齿形运条法,不过其摆动幅度应随焊接层数的增加而逐渐加宽。焊条摆动时,必须在坡口两边稍作停留,否则容易产生边缘熔合不良及夹渣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