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裂纹产生的原因分,又可把裂纹分为:(1)再热裂纹:接头冷却后再加热至500~700℃时产生的裂纹。再热裂纹产生于沉淀强化的材料(如含Cr、Mo、V、Ti、Nb的金属)的焊接热影响区内的粗晶区,一般从熔合线向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发展,呈晶间开裂特征。
盖面层(加强焊层)焊接时,应先进行“填平补齐”,使焊肉高低一致,并不超过坡口面,保留坡口轮廓,调整好焊接电流,一次盖面,做到外型美观。
氩弧焊的原理:氩弧焊是使用惰性气体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气电保护焊的焊接方法。
焊接位置种类根据GB/T3375—94《焊接术语》的规定,焊接位置,即熔焊时,焊件接缝所处的空间位置,可用焊缝倾角和焊缝转角来表示。有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位置等。
较佳规范的调整方法:根据焊件厚度,焊缝位置,选择焊丝直径,气体流量,焊接电流。 在试板上试焊,根据选择的送丝速度,细心调整焊接电压,较佳的浮动焊接电压一般在1-2V之间。 根据试板上焊缝成形情况,适当调整送丝速度,焊接电压,达到较佳焊接规范。
不锈钢焊缝的颜色主要跟气体保护有很大关系,可采用纯度高的氩气,用高纯氩造价太高,但纯度至少三个九往上,再有就是小电流快速焊,摆动不要太宽,多层多道焊。
焊接作业的危害,并非不可避免。只要每位焊工在作业中都严格遵守焊割作业安全规程,这些危害都可以得预防。
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电焊作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电焊工的数量急剧上升,电焊中的职业危害也日趋突出。
先将坡口两侧各焊上一道焊缝(图2-6中1、2),使间隙变小,然后再进行图2-6中缝3的敷焊,从而形成由焊缝1、2、3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焊缝。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不应采用三点焊法。
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速度增大,一是使结晶偏析加重,二是使结晶温度区间增大,两者都会增加结晶裂纹的出现机会;
.jpg)
转移收尾法:焊条移到焊缝终点时,在弧坑处稍作停留,将电弧慢慢抬高,再引到焊缝边缘的母材坡口内。这时熔池会逐渐缩小,凝固后一般不出现缺陷。适用于更换焊条或临时停弧的收尾。
检查工件是否合格:1.是否有油、锈等脏物(焊缝20mm内必须干净、干燥)2.坡口角度、间隙、钝边是否合适。坡口角度、间隙大、则曾大焊接量大,易产生焊瘤。坡口角度小、间隙小、钝边厚则容易产生未熔合和焊不透。一般来说坡口角度为30—32度,间隙为0—4mm,钝边为0—1mm。
熔化两侧坡口边缘1.5mm~2mm为宜,采用摆动运条,有利于气体析出和熔渣上浮,可防止气孔和夹渣产生;施焊时宜要先排上道,再排下道,这样不仅可适当减少排焊道数,且易于控制焊缝咬边、焊道超高及焊道之间出现沟槽等现象,焊道之间过渡平缓,成型美观,利于提高焊缝质量和效率。
工作原理:氩弧焊在主回路、辅助电源、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等方面的工作原理是与手弧焊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多叙述,而着重介绍氩弧焊机所特有的控制功能及起弧电路功能。
半自动焊常出现的焊接缺陷,管道环焊缝平焊、仰焊两处位置经常是在进行热焊时由于熔池温度过高,焊道熔深增大,且因受重力作用,铁水下滴,造成焊道烧穿或在仰焊位置形成根焊内凹。
断弧焊的基本原理及焊接方法是什么 基本原理:固然上述出现的焊接缺陷各异,但产生各种缺陷的原因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熔池温度过高。因此断弧焊的基本原理就在于当焊接中熔池温度过高时利用断弧方式使熔池短暂的冷却,然后再继续焊接,从而将熔池温度控制在较为合适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