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话能避免给对方造成伤害:
卡内基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还有些怀疑。
在与人面对面谈话时,用眼睛适当地看着对方,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如果谈话时,不停东张西望,或者看着别处,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丢面子本来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是走向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挣面子的开始。所以,当众讲话前,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也会有没面子的时候。
有时候,即使语言不通,人们却能从语调中理解对方的情感,感受对方的心情。
怎样说话能避免给对方造成伤害:
1.就地取材
1775年3月23日,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会议上慷慨陈词,发表了激情四射的演说:“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不自由,毋宁死!”
这些东西用不着绘声绘色,都是可以用实打实的数据和事实说话的;实在不行,还可以上道具、演示图表等视觉辅助物。
一个度假的大学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共同的朋友家聚餐,经主人介绍认识以后,两个陌生人谈了起来。慢慢地两人都发现彼此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看法有共同点,不知不觉地展开了讨论。他们从令人发指的社会现象,谈到不良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根源,从民主与法制的作用,谈到对党和国家的期望。越谈越深入,越谈双方距离就越短,越谈双方的共同点越多。事后双方都认为这次交谈对大学生认识社会,对法院同志了解外面的信息和群众要求,都是有益处的。
事前准备
当发现自己有错误时,就不要再为此而掩盖或找理由,那样只会欲盖弥彰。诚恳地向对方坦白自己的错误,并且请求他的谅解,这样做就不至于争论起来。
曾经有一次,鲁迅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
多讲的方式:把握机会。在工作中把握一切机会当众表达,比如头脑风暴会上,不要拘谨,一定要积极发言,因为头脑风暴会的规则就是发言没有对错,不允许批判。
一次,记者小玲接到任务,要去采访某著名作家。这位作家著作等身,在文坛享有盛誉,并且是小玲非常崇拜的偶像。面对这位作家时,小玲不免有些紧张,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让她出了丑:“您好,很荣幸能采访您。我一直是您的偶像。”此话一出,小玲的脸立马就红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怎么收场啊?那位作家笑着说:“你一定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记者,我乐意当你的崇拜者。”一句大度宽容的话,让小玲觉得这位作家非常有风度。
3.赞美听众,赢得好感和共鸣
设备的使用
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是否能吸引住交谈的对象,对交往能否成功非常关键。在与人交谈时,你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应该尽力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更加充分展示你的口才魅力。
良言可以温暖人心,激励人们,鼓舞人们。而恶语只能给人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很多人教演讲,也都是让我们厚着脸皮硬上,把自己当成复读机,把观众当成土豆——这是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