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上来先拿自己自嘲,直裁了当地告诉观众你就是内向、就是紧张,你就跟大多数观众坐在了同一条板凳上。
罗斯福在自传里说:“小时候,我总是病怏怏的,而且很笨拙。
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让自己拥有勇气,也就是说,在你因为恐惧而无法开口说话的时候,你都可以想到,既然曾经羞于开口的人都可以成为演说家,他们可以做到,我也一定能够做到。
(通过关注呼吸来保持精神的集中)。
“没想到兰花的种类还是世界之最呢!”
实际上,多数焦虑情绪都具有自我适应能力,或者很快消失。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处世知识。
我的印象中,我很羡慕那些可以上台的孩子,特别是升国旗时的旗手。
当然,联想出来的话题不要脱口而出,而是要先在头脑中判断、思索一下,不要信口开河。
而由于很多原因,一般人是不会站起来说明他没有听懂的。
所以,即便害怕,依然前进。偌大的一个大厅,旁边还有挂号询问等等嘈杂的声音。我问自己我来分享的目的是什么?
而且大多数观众跟你一样,也不习惯公开演讲,在这一点上你其实还挺有观众缘的。
看着人练比自己对着墙壁练的效果好很多。
很多名人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这种方法,耶鲁大学的乔治·戴维森教授就是依靠这种强大的信念取得成功的。
当年孙中山在广东大学(即中山大学)发表演讲,内容是三民主义。当时听演讲的人很多,但是礼堂小,通风不够,所以导致很多人精神不佳,现场的气氛比较无趣。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况,为了提起听众的精神,改善场内的气氛,他巧妙地讲了一个故事:“我小时候在香港读书,见过有一个搬运工人买了一张马票,因为没有地方可藏,便藏在时刻不离手的竹竿里,他牢记马票的号码。后来马票开奖了,中头奖的正是他,他便欣喜若狂地把竹竿抛到大海里去了,因为他以为从今以后就不再靠这支竹竿生活了。直到问及领奖手续,知道要凭票到指定银行取款,他这才想起马票放在竹竿里,便拼命跑到海边去,可是竹竿连影子也没有了……”故事讲完了,听众的精神振奋了,大家议论纷纷,礼堂里充满了笑声、叹息声,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于是,孙中山抓住时机,紧接着说:“对于我们大家,民族主义这根竹竿,千万不要丢啊!”他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原来的轨道上。
现在每逢节假日,路演比较流行,那一有机会你就上台去参与,不要管那么多,你只是在锻炼自己而已!放下自己,放下一切时,你发现学习口才就这么简单!
突破恐惧、树立自信:这是基本功的第一课,在这个课程当中,我们会系统的了解到人为什么上台演讲或者面对陌生公众会紧张,产生恐惧心理?
我在曾经做了一次失败的演讲demo后备受打击(领导那失望的眼神不想再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