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想说话的人,一定会逐渐被社会淘汰,更别说有所成就。
修辞就像是给语言穿上美丽的衣服,画上精致的妆容。修辞,是对语言进行修饰、调整和加工的技巧。恰当地使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说话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交谈过程中,由于话不投机或不善表达,常常会导致冷场,这是非常令人窘迫的情况。打破冷场的最佳办法,就是寻找一个新的话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只要有胆量、有目标,走到路的尽头时,往往也就爬到了顶端。
英国的现代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才华横溢,并且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显示了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
关心、体谅、坦率、热情,是打破冷场的最有力“武器”。只要以这样的态度去努力,“坚冰”可以融化,僵局不难打破。
把“您(你)好”作为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并且要根据对象、时间、场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对德高望重的长者,要表示尊敬,应说“您老人家好”;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你好”,显得亲切。还可以根据对方的职业来称呼,如“李医生,您好”、“王老师,您好”。节日期间,说“中秋快乐”、“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
犯错误,犹如害怕大蟒蛇一般害怕犯错误。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在学习如何发挥它的优势的时候,更应该懂得如何规避它的弊端。知道该怎样说,说什么,更应该知道不该说什么,小心祸从口出。为此,我们为读者精心编辑了不可不知的口才禁忌,帮助读者更加充分地发挥口才的价值。
道歉不仅仅是认错(1)
(不要依赖幻灯片进行演讲)。
当众讲话时,因人而异,首先要区别听话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于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要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口头语。如果你问农村老太太:“还有配偶吗?”她可能听不懂。应该说:“还有老伴吗?”科学家、学者、医生等人在和普通大众说话时,要避免使用专业性太强的语言,尽量选择人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
只有满腔热血,却因着事先的准备,而失去了一次能条理更清晰表达更有效的机会。
其实,众人面前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情况,并非都是坏事。心理学家就做过研究,给人们呈现了两种成功者的形象,一是言行得体、无可挑剔的人物;二是虽然功成名就,但却当众犯了一些小错误。结果显示,人们往往对后者喜爱有加。因为,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十全十美,人们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反而会觉得不够真实,不仅会降低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还会让人有一种距离感,认为他难以接近。而如果优秀人士当众打翻一杯咖啡,或者念错一个字词,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从心里感觉到他很真诚、很亲切。
内向的人由于比较专注于自己要讲的内容,不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反而有独特的优势。
养成良好的说话态度还应该注意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