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要有度,赞美也不例外。如果赞美得当,那就是一种美德,但是,不得当的赞美就会成为阿谀、拍马屁,难免遭人轻视。
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优秀的演说家蓝道尔在大学时代初次起立讲话时,因言辞不足而失败,老师指定的五分钟讲演,他讲不到一分钟,便脸色发白,匆匆下台。
我曾经在密歇根州得艾斯肯那巴发表爱国演讲,慷慨激昂地投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我还和米基·龙尼下乡进行慈善演讲,与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布朗特·柯南、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M.胡钦斯下乡进行教育宣传;我的法语很糟糕,但是我却用法语发表过一次餐后演讲。” 蓝道尔说:“我认为我了解听众们想要听什么以及他们希望这些内容如何被讲出来。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并非对谈话之事一窍不通。
这种听众的自然加分,是你最大的优势。
将内心世界彻底敞开,解读人生身心现状,剖析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解读生命最重要的工具“头脑”的特性,生发智慧,跳出头脑设置的问题陷阱,轻松驾驭头脑创造自主智慧人生。
清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叶燮曾提出,“才、胆、识、力”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才”,其一就是“口才”;这里的“胆”,更是在强调人在社会交往中敢于说话、在大庭广众前敢于演讲的“胆”。
面对对方的咒骂和责难,麦金利总统并没有和他们激烈争吵,而是凭着他的自制力和耐心在心理上打了一个胜仗。
多少讲师到现在都还能回忆起当初那几场惨不忍睹的表现啊。所以,充分准备是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开端,至关重要。
4.从兴趣爱好入手
说话轻重适宜,能使语意分明,声音色彩丰富,语气主动活泼,语言信息中心突出,从而更能吸引听者的注意,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一般来说,人们在说话时,重要的词语或需要强调的内容往往说得重些;不重要的内容或者平淡的话题往往说得轻些。根据说话的内容,该轻则轻,该重则重,使语言错落有致,舒服畅快。
一般而言,冷场有两种情况:单向交流中,听众毫无兴趣,没有任何反应;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嗯”、“噢”之类的简单语言敷衍了事。
在当众讲话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力求做到口齿清晰、声音洪亮、感情饱满。并且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业务水平,使自己的讲稿言之有物。其次,要对听众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4.不要啰里啰唆
万事开头难,想要在开场的30秒就“俘获”观众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不过,只要平时努力练习,就一定有一天一鸣惊人、妙语连珠。
而内向这个缺点,是听众最能接受的,因为大多数听众跟我们一样,都害怕公开演讲。
自我安慰:反正马上上场了,紧张不但不能让我讲得好,反而影响效果。即便讲砸了,也死不了人,下次再讲就是,Balabala,也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