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层较宽时,可用排焊,要先排下道再排上道,依次往上,如图3所示,焊道要求均匀、饱满,两侧熔合良好。特别应该注意,填充焊较后一层时,不能破坏坡口边缘,保证盖面层坡口轮廓分明,为盖面焊控制熔宽提供参照。
使用焊炬和割炬安全事项,使用焊炬必须先检查吸射性能和气密性,焊炬的各连接部位、气体能道及调节阀等处,不得沾有油脂。焊炬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燃,后开氧气阀调节火焰;关火时,应先关乙炔,后关氧气。停止使用时,严禁将焊炬、胶管和气源做永久性连接使用割炬时,应清理干净工作表面的漆皮、锈层等,而且不能在水泥地上作业,以防锈水和水泥遇高温爆溅伤人。
回火防止器冻结时,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禁止用火烤乙炔气发生器上的零件及其附属工具不能用绝铜制作,以防产生铜而引起爆炸。
直流正接法:焊件接正极,钨极接负极,这样焊接时,电子高速冲向焊件,焊接温度高,熔池深而窄。正离子冲向钨极,钨极热量低损耗小。该方法适用于耐热钢、合金钢、不锈钢、铜、钛等金属的焊接。
人类发明焊接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三星堆遗迹中已经发现了采用焊补工艺进行青铜器接合的痕迹。在中国青铜器技术传入日本后,焊补工艺也随之漂洋过海,弥生时代的日本本土制青铜器也大量采用了焊补工艺。欧洲大陆的德法两国从中世纪时代起就以高超的金属铸、锻造技术闻名于世,与之匹配的接合技术也有较大发展。
过小的二氧化碳气体流量,喷嘴结构不合理,喷嘴被飞溅金属部分堵死,喷嘴与焊工件间的距离过高和在过大的空气对流情况下焊接,都会使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作用变坏。此时整条焊缝都有外部气孔,且成蜂窝状,与由于脱氧元素不足引起的气孔完全不相同。
随着焊接冶金技术与焊接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埋弧焊能焊的材料已从碳素结构钢发展到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等以及某些有色金属,如镍基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等。
当进行盖面焊仰焊位置焊接时,起弧形成熔池后,迅速横向摆动将铁水摊开形成片状,使金属与两侧坡口母材熔合良好,然后断弧、起弧、断弧……直至完成仰焊位置的盖面焊。采用断弧焊,可使盖面仰焊位置外观成型平滑、宽窄一致,同时也避免了咬肉现象的产生。
如果发生焊条和焊件粘在一起时,只要将焊条左右摇动几下,就可脱离焊件,如果这时还不能脱离焊件,就应立即将焊钳放松,使焊接回路断开,待焊条稍冷后再拆下。
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根据焊缝空间位置、焊接层次来选用焊接电流和焊条直径,开焊时,选用的焊接电流和焊条直径较大,立、横仰位较小。如12mm平板对接平焊的封底层选用φ3.2mm的焊条,焊接电流:80-85A,填充,盖面层选用φ4.0mm的焊条,焊接电流:165-175A,合理选择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易于控制熔池温度,是焊缝成形的基础。
焊接的介绍焊接:通常是指金属的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同时并用,使两个分离的物体产生原子间结合力而连接成一体的成形方法。分类:根据焊接过程中加热程度和工艺特点的不同,焊接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焊接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称未熔合。往往与未焊透同时存在,两者的区别在于:未焊透总是有缝隙,而未熔合是一种平面状态的缺陷,其危害犹如裂纹,对承载要求高和塑性差的材料危害更大,所以未熔合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埋弧焊的主要特点如下:1、电弧性能独特(1)焊缝质量高熔渣隔绝空气保护效果好,电弧区主要成分为CO2,焊缝金属中含氮量、含氧量大大降低,焊接参数自动调节,电弧行走机械化,熔池存在时间长,冶金反应充分,抗风能力强,所以焊缝成分稳定,力学性能好;
电极压力F电极压力的大小一方面影响电阻的数值,从而影响析热量的多少,另一方面影响焊件向电极的散热情况。过小的电极压力将导致电阻增大、析热量过多且散热较差,引起前期飞溅;过大的电极压力将导致电阻减小、析热量少、散热良好、熔核尺寸缩小,尤其是焊透率显著下降。因此从节能角度来考虑,应选择不产生飞溅的较小电极压力。此值与电流值有关,可参照文献中广为推荐的临界飞溅曲线见图5。目前均建议选用临界飞溅曲线附近无飞溅区内的工作点。
其他表面缺陷:(1)成形不良指焊缝的外观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有焊缝超高,表面不光滑,以及焊缝过宽,焊缝向母材过渡不圆滑等。(2)错边指两个工件在厚度方向上错开一定位置,它既可视作焊缝表面缺陷,又可视作装配成形缺陷。
虽然在焊接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职业危害影响焊工身体健康,但是只要采取防护措施是可以将危害程度减轻或削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