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要因人而异,左右逢源,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对说话者来说,要想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就必须区分接受对象。
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免不了和陌生人接触。然而,很多人在面对陌生人时,往往不知如何开口,不懂如何顺利地交谈。他们也因此失去了结交朋友、开展工作的机会。很多口才高手能和陌生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他们的人生也因此更加精彩。
语调是语言的调节剂(1)
窦文涛是香港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有“名嘴”、“铁嘴”之称。不过,他的好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小时候,在一次演讲比赛中,他还曾出了大丑。
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
而期间大家以为结束了,使劲鼓掌。然后他俩又接着讲。下来后他自己感觉很不好,觉得那10秒成就了失败。
写日记:写日记是最好的自我沟通的方法,每天写上一千来字,既整理自己的思路,反省当日之进步与不足,梳理自己的情绪,释放一些不快,又可以学会遣词造句,天长日久,手能写之,口必能言之。
如今已经登上企业最高层的蓝道尔先生在大学里第一次站起来说话时,像很多人一样,因为不善言辞而失败了。
我之前认定,我这辈子也不会上台发言了,太痛苦了,真是拿生命在说话。可果真如此吗?当碰到内心深处特别想分享的事情时,我又巴不得赶紧公开。
俚语可以让演讲生动活泼,也可以使演讲陈旧过时。如果不太熟悉最新的俚语,会让演讲者本身显得与时代脱节。慎用俚语,如果使用一个效果不错又形象生动的俚语来表达你想表达的内容,效果会好很多。但要注意千万不要使用带种族色彩的俚语。
比如,一位学者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讲学,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两句地道的当地方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话双方对于话题的选择与理解、某个观念的形成与改变、谈话的心理反应以及交谈结果,无不与场合有着直接的联系。
现场演讲 (live presentation)的一个很神奇同时也是有潜在缺点(the potential downside)的特点就是,在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从幻灯片没有被正确格式化(not being formatted correctly)到麦克风中途卡壳(the mic dying),你不得不提前做好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
有一天,俄国沙皇下令召见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文武百官见到沙皇后,都深深鞠躬致敬,只有谢甫琴科昂首站在一边,从头到脚打量沙皇。面对这个陌生人的傲慢举动,沙皇不由大怒,厉声问道:“你是什么人?”
雨过天晴是艳阳天,这说明今天在座的所有客人都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我提议,为了创造和迎接雨过天晴的明天,大家干杯!”话音一落,整个餐厅的气氛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沉闷的婚礼场面,一下子活跃起来。
美国人的三大法宝
美国人认为,赖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是:
二战时期:口才、金钱、原子弹
六十年代后:口才、金钱、电脑
竞选演说、谈判、商业活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等,等等。
生活中小到自我介绍,大到工作汇报、产品路演或是教育分享,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要做公众讲话。但是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的表现却有着天壤之别。有的人光芒万丈,有的人却害怕到不知所措,那些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上台来讲话的人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