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握时代脉搏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包括性格、学识、修养等很多方面。一个人的魅力往往可以通过言谈体现出来,在谈话中尽情展现人格魅力,能够赢得听者的依赖与佩服。在和陌生人的初次交谈中,能够充分地展现你的魅力,可以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以后的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口才的培养,即是自信心和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培养。──(美)戴尔 卡耐基
“能够起立、从容不迫地娓娓而谈,将使你的前途不可限量。” ──(美)戴尔 卡耐基
在平常生活中有好口才的人也不一定会有成功的演讲,因为演讲是一个人面对一大群人说话,演讲者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胆量,这也是要练出来的,只要习惯了,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春秋时的邓析说:“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这段话告诉我们,针对不同的说话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说话策略,话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听众。
中国古代----重说话之术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诸葛亮联吴抗曹,舌战群儒; “五四”时期的革命演说;文革时期的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少说为佳;八十年代的张海迪、李燕杰、曲啸、老山前线的战士等在全国高校的巡回演讲;九十年代开始的全国高校辩论赛、国际大专辩论会;在经济发达、自由竞争的今天,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交际风度来判断其学识、修养和能力。
苏秦以三寸不烂之舌抵挡百万雄兵,成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从苏秦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那么口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摩契斯卡夫人是波兰的一位明星,一次她到美国演出时,有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讲台词。于是她站起来,开始用流畅的波兰语念台词。观众们虽然听不懂波兰语,不了解台词的意思,但是他们却觉得听起来令人非常愉快。
现在知道技巧了,可能会在那个停顿和掌声之后,跟大家打哈说:谢谢大家的鼓掌,我们又回来了。
在致力于提高自己口才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像爱德华·立顿一样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
这种时候,你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要明确告诉自己,所有的人都会有恐惧感,即使是职业演说家,也从来不会完全克服登台的恐惧,自己要像他们那样很快地克服这种怯场,并进入镇定的状态,这样,才不会让同样的经历在自己身上再一次发生。
有人曾对丘吉尔的口才进行各种分析,他的儿子却一语破的:“我的父亲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用在写演讲稿和背诵演讲稿上了。”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毫无疑问,丘吉尔被誉为“世纪的演说家”是当之无愧的,但人们可能忘了,他原先讲话结巴,口齿不清,根本就不是当演说家的材料。
而期间大家以为结束了,使劲鼓掌。然后他俩又接着讲。下来后他自己感觉很不好,觉得那10秒成就了失败。
具体说来,穿着打扮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人们为什么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呢?也就是说,究竟说话对人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面对难以计数的听众,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听听开场后全场的鸦雀无声,感受一下听众被你的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演说所深深吸引时的那种全神贯注,体会一下听众对你报以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时的成就感,然后你带着微笑接受大家对你的赞赏…… 当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的好处,并不只是可以在正式场合发表成功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