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是发言时经常使用的手段,因为这能让你的言论变得精练、睿智、易于记忆。
所以解决之道很简单,就是练。各种准备、甚至到找朋友来当演员模拟练习。
要掌握声音技巧,不妨借鉴以下几点:
经常朗读可以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空余时间,找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者演讲稿,在安静的地方进行朗读。力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把每个字音都完整地发出来,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语速过快的人尽量刻意放慢速度,语速过慢的人注意提高速度。
第一次的尝试总是比较艰难,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熟悉之后就能泰然处之,游刃有余。
排比的运用
初学朗诵者,节奏变化是个难点。就是容易节奏拖沓,该快快不起来。怎么解决呢?一是找,二是手,三是练。
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谈话应庄重。与一个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谈话时,你要表现出庄重、和善的样子,要让他觉得自己对其所说的话感兴趣,避免露出“支配者”的面孔。
其实透过当众讲话,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自我,一次次的发言,是对自我一次次的认识和突破,所以当众讲话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员整个素质提升的过程。
如果不是用比喻来解释,恐怕对方是没这么容易明白高深玄妙的相对论原理的。

正如培根所说,谈论应当像一片宽广的田野,人们可以在里面东西行走,而不应当像一条大道,直达家门。
没有人不被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吸引,你也可以用一个故事拉开你讲话的序幕。
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情更加难以办到的呢? 从现在开始,你就要积极地设想自己的努力最终会使你成功。
卡内基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还有些怀疑。
能想起来的事情,高中时有段时间在教会领唱(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我现在根本就不会唱歌),那时大家都觉得我是个高中生,是个文化人,唱歌肯定可以,可能那时我也这么认同了。
4.积极寻找双方的共同点
(1)我的声调是否悦耳? (2)我是否口齿不清? (3)我是否喜欢与他人发生争执? (4)我是否狼狈地看到自己的话使人产生反感情绪? (5)我是否遇见别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时,只有再三地重复已说过的话呢? (6)我是否见了别人就觉得好像无话可说? (7)我是否常常被人认为“固执”呢? (8)我是否常常忘记他人的姓名? (9)我是否常用一些不太文雅的俗语? (10)我是否在某些人面前就有很多话说,而在某些人面前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呢? (11)我是否能运用不同方式来对不同对象谈同一个问题? (12)我是否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有兴趣的谈话题材? (13)我是否常说些别人禁忌的话? (14)我是否在说话中不注意尊老敬贤? (15)我是否未留意自己跟人谈话的态度? (16)我是否根据别人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17)我是否不能引起别人发言的兴趣? (18)我是否能使谈话很顺利地进行而不中断? (19)我是否能够很自然地改变谈话题材? (20)我是否不知道在何处结束我的谈话? 此外,如果说你真有诚心解决自己不敢说话、说话胆小的问题,不妨按照如下方法坚持练习3个月,你的说话胆量便可得到惊人的提高。
我们的朋友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处于不同的年龄,属于不同的阶层,从事不同的工作,因而与他们相处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
有些性格内向或天生害羞的人当众发言时会感觉不自在,这就是说“恐惧交流”是人天生就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