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有人害怕讲不好,产生“完蛋了”的灾难想法,其实真的会发生吗?
为了使马达运转得慢一点,以使你的冰箱不那么吃力,我们必须想办法把这些霜除去。
有的人之所以说话水平很高,根本原因就是有丰厚的知识积累。胸有成竹,欲发则出;积之愈深,言之愈佳。
让焦虑和恐惧来得更猛烈些吧
自我录音摄像: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您每隔一周时间,把自己的声音和演讲过程拍摄下来,这样反复观摩,反复研究哪儿我卡壳了,哪儿手势没到位,哪儿表情不自然,天长日久,你的口才自然进步神速。看一次自己的摄像比上台十次二十次效果都好。
3.把握时代脉搏
在谈话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跑偏”的现象。假设谈话的主题是“提高员工素质”,在谈话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谈话的内容已经“偏离跑道”,跑题了。最后可能话题已经扯到环保、经济危机,或者是其他不相干的话题上了。
心态重塑 A、 欣喜再现,掌握叙述成功事的结构,认识自身蕴藏的潜力,增强表达的风采 B、 情感重现,挖掘内心深处的感动,培养感恩的心态,增强表达中的亲和力、感染力。
要想有好口才,多加强生活积累显然也很重要。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感受生活的脉搏,去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用眼睛欣赏生活的五颜六色,用耳朵聆听生活的声音。
与陌生人见面时,如果有人介绍,可以从介绍语中猜度彼此的共同点。例如在朋友的酒会上,主人会为你介绍新朋友,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爱好等等。这时,你可以从中寻找共同话题,例如你们都是某健身馆的会员,或者你们都是主人的同学,或者你们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这时,马上就围绕这个突破口进行交谈,相互认识和了解,以至双方变得亲热起来。
人们为什么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呢?也就是说,究竟说话对人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面对难以计数的听众,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听听开场后全场的鸦雀无声,感受一下听众被你的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演说所深深吸引时的那种全神贯注,体会一下听众对你报以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时的成就感,然后你带着微笑接受大家对你的赞赏…… 当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的好处,并不只是可以在正式场合发表成功的演说。
孙权是一位“内事不决问张照,外事不决问周瑜”的人,是战是和,周瑜是个关键人物。面对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周瑜,诸葛亮闭口不谈时局,而是背诵了曹操的《铜雀台赋》,借用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作为曹操想夺孙策和周瑜二人的妻子的证据,以此激怒周瑜(孙策的妻子是大乔,周瑜的妻子是小乔。)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立即表明抗曹决心:“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
为了激起听众的兴趣,不妨“逆流而上”,标新立异。
讲述亲身经历可以迅速拉近你与听众的距离,博得听众的同情与好感。所以,用一个与自己相关的故事开场,不失为一个特点鲜明的选择。
想要和陌生人开展愉快的交谈,并且迅速变得熟悉起来,首先,就要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
举例来说,发言前你可能会想自己犯语法错误,或讲到中途某处突然停顿,这些都是失败的想象,它可能在你开始演讲之前就摧毁了你的信心。所以,不要在上台之前,想象可能会出现的不利局面。
2.降调
饭局刚散,老总就对新来的部门主管说:“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商务谈判,日常小事又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出点错误大家一笑带过就好,何必咄咄逼人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找出一个证据,去指责别人的错误呢?你这样做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吗?你为什么不能给他留一点点面子呢?他并不想征求你的意见,也不想知道你有什么看法,你又何必去跟他争辩呢?你应该给别人留一个台阶!” 这个新来的主管咄咄逼人的性格是没有人喜欢的,生活不是学术交流会,没有必要那么严谨,为什么要那么较真呢?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点雅量,给别人留一个台阶,这在当众讲话中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世事知识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不过有些时候,人们却没有实践的机会或可能。比如来到异乡他地,对当地的世事知识就比较缺乏,这时候就应该认真了解、询问,做到入乡随俗。如果照搬甲地的世事或不顾乙地的世事,都会自讨苦吃。
人类知识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是说话者侃侃而谈的力量之源。知识在于厚积而薄发,有深厚知识积累的人,讲起话来,底气十足,成竹在胸。有的人之所以很有说话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丰厚的知识积累。想要做一个谈资丰富的口才高手,必须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