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演讲的烦恼?
3.轻快型
央视的当家主持人朱军在十几年前还是地方台的一位普通主持人,远没有现在这样大的名气。从地方台的一位默默无闻的主持人到今天家喻户晓的央视名嘴,是什么改变了朱军的命运呢?正是杨澜的一句话。当朱军还在地方台主持节目时,有一次,恰巧和杨澜一起合作。当节目结束时,杨澜对朱军说道:“你的能力不错,应该到外面闯一闯,寻找更广阔的舞台。”正是这句话激励了朱军,他不仅感到很兴奋,因为杨澜肯定了他的能力。同时,他也感到一种壮志未酬的情怀,于是,他毅然来到了北京,成了“北漂一族”。经过努力和奋斗,朱军最终走上央视的舞台,成为了一位享誉全国的著名主持人。
所以,你要想在当众讲话的时候充分发挥语言的影响力,使彼此的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有对象认识之外,还要正确认识你自己的角色,使用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
有些人往往把这种灵活的交谈方式看成是见风使舵或曲意奉承。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梁王说:“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只有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些想法最致命的危害就是给你消极的自我暗示,你必须想办法把它们从你的心里赶出去。
有一个才女,在读初中时,作文极好,而数学极差,几次考试都不及格。为了父母和老师,她硬生生地把数学题死记硬背了下来。结果三次小考,她的数学都得了满分。但是数学老师却并不相信她的成绩,不屑地说:“数学蠢材怎么一下子成了数学天才,肯定是作弊了!”这个倔强而又敏感的女孩直言不讳地回答道:“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面对这样的话,老师气坏了:“好啊!既然你是这么厉害,我倒要看看你的能力!”于是,老师单独给小女孩发了一张她根本没有学过的方程式试题。结果可想而知,她当场吃了鸭蛋。
这种心理障碍完全来自于自己,恐惧是自设的陷阱。有的人在家人、朋友面前可以滔滔不绝,可一与陌生人说话,或者在众人面前,他就难以启齿、心慌意乱、语无伦次。这说明他并非缺乏说话的能力,而是有心理障碍。只要破除这种障碍,怯场也就会消失,这些人就可以在众人面前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怎样应对尴尬情况
熟记对方的姓名,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不能疏忽的事情。
因此每次说话之前,不妨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说?”或者,“人家为什么要我说?”预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并把预期的效果当目标去为之努力。
以上技巧常常被大家忽略,但真的要做到却需要长期训练。建议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加尝试,在训练中将自己锻炼成一个“会讲话”的职场达人。
有时候,即使语言不通,人们却能从语调中理解对方的情感,感受对方的心情。
清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叶燮曾提出,“才、胆、识、力”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才”,其一就是“口才”;这里的“胆”,更是在强调人在社会交往中敢于说话、在大庭广众前敢于演讲的“胆”。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你其实完全可以这么说:“蒸发器的作用,就好像吸风机一样,把冰箱里的热量都吸出去,使冰箱能够冰冻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