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业对周围工作环境的要求,?焊接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展迅速,因此给焊接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氩弧焊、气保焊、下向焊等技术类工种在就业日趋艰难的情况下,仍然是一枝独秀。因为很多人都看到了焊接这个行业的就业和发展前途,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了焊接行业。
可燃气:乙炔、液化石油气等。以乙炔为例,其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火焰温度可达3200℃。氧乙炔火焰有三种: ①中性焰:氧气与乙炔体积混合比为1~1.2,乙炔充分燃烧,适合焊接碳钢和非铁合金。②碳性焰:氧气和乙炔体积混合比小于1,乙炔过剩,适用于焊接高碳钢、铸铁和高速钢。③氧化焰:氧气与乙炔体积混合比大于1.2,氧气过剩,适用于黄铜和青铜的钎焊。
焊前准备。壁厚<2mm的薄壁管一般不开坡口,不留间隙,加焊丝一次焊完。锅炉受热面的薄壁管一般要采用V形坡口,大直径的厚壁管(如给水管道、蒸汽管道等)采用U形或X形坡口。坡口两侧及管壁内外要求无锈斑和油污等。
一步提升,另外这个行业技术性也比较强,这也是由这个工种决定的,工资待遇一般也都比较好,主要可从事于大型钢构企业、机加工企业、路桥工程等企业,并且技术比较好的话也可以独立创业。
主要控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氩气流量三个参数。与手工焊相比,电弧和熔池可见,操作方便;可焊接活性金属的薄板结构;焊缝质量好,接头强度可达母材的80%~90%。1930年美国发明惰性气体保护焊,1957年中国开始使用钨极氩弧焊。可焊接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等材料,用于核能、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冶金等工业。
钢铁材料的焊接历史也非常久远,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开始,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用来焊接铁器的锻焊技术也流传开来。铁匠们将需要焊接的铁制工件分别加热到赤红状态,然后对接锻打,促使来自不同工件的物质相互扩散,较后完成连接。不过,直到大约19世纪末,人类所掌握的钢铁焊接工艺几乎只有锻焊和焊补两种。
电子束焊机:核心是电子枪,它是完成电子的产生、电子束的形成和会聚的装置,主要由灯丝、阴极、阳极、聚焦线圈等组成。灯丝通电升温并加热阴极,当阴极达到2400K左右时即发射电子,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高压电场作用下,电子被加速(约为1/2光速),穿过阳极孔射出,然后经聚焦线圈,会聚成直径为0.8~3.2mm的电子束射向焊件,并在焊件表面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使焊件连接处迅速熔化,经冷却结晶后形成焊缝。
第二层以后的焊接采用连续焊法,要注意减少工艺缺陷,焊接电流要适中,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焊件,焊后要控制缓慢冷却,为获得组织性能好的接头和为气体逸出创造条件,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件,则要求选择较小的焊接工艺规范,焊后自然冷却或使之快冷,防止因过热产生晶间腐蚀的倾向。
电焊机的工作电压的调节,除了一次的220/380电压变换,二次线圈也有抽头变换电压,同时还有用铁芯来调节的,可调铁芯的进入多少,就分流磁路,进入越多,焊接电压越低。
焊接方法:按照正常运条角度起弧,形成熔池后也按常规运条方法运条,然后立即断弧(一步一断法)或向前形成几个焊波后断弧(几步一断法),断弧后熔池稍一冷却迅速起弧,形成下一个熔池,再断弧、起弧……如此反复进行。
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有影响,所以在保证焊缝成形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小的焊接热输入,从而保证得到小的焊接应力和变形。如何控制焊接热输入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的合理选择,在保证焊透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小的焊接电流。焊工在焊前应检查坡口的错边情况,错边量合格后才能施焊。
随焊条继续熔化,击穿的熔孔被焊上,此时采取适当的灭弧手法,使之冷却形成焊缝。然后再击穿、熔化钝边,再形成熔孔,再焊上以此往复达到背面焊缝成形。
管道的焊接过程中出现磁偏吹现象,使手工氩弧焊封底焊接难以进行,发现这种磁偏吹主要出现在管道的对接接头,而且是在管道即将封闭的几个焊口处检测结果显示出未熔合现象更为严重。
酸性焊条接引弧时可稍将电弧拉长,对坡口根部进行预热,然后压低电弧进行正常焊接。碱性焊条则由于药皮特性对根部熔透有利,不需采用酸性焊条的引弧方式,但不要直接引弧,应在坡口前端一距离引弧后,迅速拉回起焊端,并压低电弧进行焊接。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工件接口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待焊两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焊接环境中的污染因素众多,除了做好个人焊接防护用品的配备,还需要从污染源、传播途径进行改善管理。电气焊培训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教学特点等制定完善管理监控机制,从而保护焊工学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