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温度与焊接电流、焊条直径、焊条角度、电弧燃烧时间等有着密切关系,针对有关因素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熔池温度。
收弧:如果直接收弧很容易产生缩孔,如果是有引弧器的焊枪要断续收弧或调到适当的收弧电流慢收弧,如是没有引弧器焊机则缓将电弧引到坡口的一边,不要产生收缩孔,如产生收缩孔要打磨干净后方可施焊。
夹渣是指焊后溶渣残存在焊缝中的现象。(1)夹渣的分类 a.金属夹渣:指钨、铜等金属颗粒残留在焊缝之中,习惯上称为夹钨、夹铜。 b.非金属夹渣:指未熔的焊条药皮或焊剂、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残留于焊缝之中。冶金反应不完全,脱渣性不好。
在盖面焊仰焊位置,当熔池温度过高,焊接时铁水因自重易下坠滴落,不易控制熔池外形和大小,从而造成焊道外观成型超高、过窄、咬肉等缺陷。
沿焊趾的母材熔化后,未得到焊缝金属的补充,所留下的沟槽称为咬边。有表面咬边和根部咬边两种。产生咬边的原因:电流过大,焊炬角度错误,填丝过慢或位置不准,焊速过快等。钝边和坡口面熔化过深,使熔化金属难于填充满而产生根部咬边,尤其在横焊的上侧。咬边多产生在立脚点焊、横焊上侧和仰焊部位。富有流动性的金属更容易产生咬边。如含镍较高的低温钢、钛金属等。
在平焊位置、横焊位置、立焊位置、仰焊位置进行的焊接分别称为平焊、横焊、立焊、仰焊。T形、十字形和角接接头处于平焊位置进行的焊接称为船形焊。在工程上常用的水平固定管的焊接,由于在管子360°的焊接中,有仰焊、立焊、平焊,所以称全位置焊接。当焊件接缝置于倾斜位置(除平、横、立、仰焊位置以外)时进行的焊接称为倾斜焊。
再根据钨极的直径选用多大的喷嘴,钨极直径的2.5—3.5倍是喷嘴的内径D=(2.5—3.5)dw其中D表示喷嘴内径(mm),dw表示钨极直径(mm)。较后根据喷嘴的内径选用气体流量,喷嘴内径的0.8—1.2倍是气的流量。Q=(0.8—1.2)D,其中Q表示气体流量(L/min)钨极的申出长度不可超过其喷嘴的内径直径,否则容易产生气孔。
焊接时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如坡口的根部或钝边未熔化,焊缝金属未透过对口间隙则称为根部未焊透;多层多道焊时,后焊的焊道与先焊的焊道没有完全熔合在一起,则称为层间未焊透。其危害是减少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降低了接头的强度和耐用腐蚀性能。这在钨极氩弧焊中是不允许的。
喷嘴-工件间距离:喷嘴-工件间距离过大时,容易产生缺陷(气孔,坑等)。一般情况下采用焊丝直径的10倍距离左右(如1.0的焊丝,选用距离为10毫米左右)。
电渣焊的特点:在电渣焊的焊接过程中,除开始阶段有一电弧过程外,其余均为稳定的电渣过程,与埋弧焊有本质区别。
弧焊电源种类的选择:焊接电流有直流、交流和脉冲三种基本类型,相应的电源为直流弧焊电源、交流弧焊电源和脉冲弧焊电源。弧焊变压器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维修容易、成本低,因此一般要求的场合(如酸性焊条电弧焊、交流钨极氩弧焊等)可以考虑采用它。弧焊整流器以及逆变式弧焊整流器均可替代弧焊发电机。晶体管式弧焊整流器适应于气体保护电弧焊及全位置焊接时选用。逆变电源性能优良,可用于多种焊接方法及焊接位置。
所有用其它焊接方法能进行熔化焊的金属及合金都可以用电子束焊接。主要用于要求高质量的产品的焊接。还能解决异种金属、易氧化金属及难熔金属的焊接。但不适于大批量产品。
操作时将焊丝弯成合适的弧状,便于拿焊丝的手选择相对开阔的位置,使动作灵活,容易将焊丝送到熔池,还可防止焊丝干扰焊工的视线。对于厚壁管宜采用多层多道焊弧形状焊丝紧贴焊缝坡口一侧减小摆动幅度和送丝动作,使焊道较薄。焊完一道再焊另一道这样可以降低焊缝层间温度,防止焊缝夹渣及因温度过高引起根部焊缝二次熔化。
焊接质量好,纤维素焊条焊接的焊缝根部成形饱满,电弧吹力大,穿透均匀,焊道背面成形美观,抗风能力强,适于野外作业。减少焊接材料的消耗,与传统的由下向上焊接方法相比焊条消耗量减少20%-30%。
埋弧焊是以颗粒状焊剂为保护介质,电弧掩藏在焊剂层下的一种熔化极电焊接方法。埋弧焊的施焊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1在焊件待焊接缝处均匀堆敷足够的颗粒状焊剂;2导电嘴和焊件分别接通焊接电源两级以产生焊接电弧;3自动送进焊丝并移动电弧实施焊接。
应用:主要用于重型机械制造业中,制造锻-焊结构件和铸-焊结构件,如重型机床的机座、高压锅炉等,焊件厚度一般为40~450mm,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
虽然在焊接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职业危害影响焊工身体健康,但是只要采取防护措施是可以将危害程度减轻或削弱的。
管道焊缝怎么样才能焊好?那么今天小编就以较为典型的φ1016×21mmX70钢管斜45°为例,谈谈管道斜焊缝的焊接技巧。 焊前准备,焊接设备:根焊使用ZX7-400-3焊机;填充、盖面使用熊谷ZD-500多功能半自动焊机。
钢铁材料的焊接历史也非常久远,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开始,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用来焊接铁器的锻焊技术也流传开来。铁匠们将需要焊接的铁制工件分别加热到赤红状态,然后对接锻打,促使来自不同工件的物质相互扩散,较后完成连接。不过,直到大约19世纪末,人类所掌握的钢铁焊接工艺几乎只有锻焊和焊补两种。